×

罗盘风水

罗盘风水

  中国风水罗盘的来源

本网站网址http://www.ygfs31.com

P3085562.JPG

地磁场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而来自外层空间的成份不足1%;连接南北两磁极的轴称地磁轴,地磁轴与地球自转轴并不重合,有11º多的交角;磁极的位置有周期变化,1970年地磁北极位于北纬78.6º,西经70.1º处,最近时期地磁北极纬度每年增加(4/1000)º,西径每年增加(7/1000)º在离地面不太远的地方,地磁显得比较对称,地磁效应和一个巨大的磁棒所产生的效应很相似。而在远处,由于太阳风的作用就极不对称了。

根据近四百多年来的测量,地磁场变化的表现之一为西向漂移。例如,在1550年,零度磁偏角约在东经20º处横跨赤道,而现在已西移至西经75º处过赤道。东汉 初 王充《论衡 是应篇》“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东汉 史 班固《汉书 艺文志》“犹磁石取铁.以物相使”

晚唐 杨筠松 《青囊奥旨》“先天罗经十二位,后天方用干支聚。四维.八干铺支位,母子公孙同一类,二十四山双双起,少有时师知此义”。《疑龙撼龙经》“坎山来龙作丁午,却把地罗差使转”(作者通天文)1041 庆历元年,北宋 杨维得《茔原总录》“客主取的,宜匡四正以无差。当取丙壬针于其正处中而格之,区方直之正也。盖阳生于子,自子至丙为之顺;阴生于午,自午至壬为之逆,故取丙午壬子之间是天地中,得南北之正也”(杨维得精于天文)

1040宋初军事科学家曾公亮《武经总要》“若遇天景霾,夜色螟黑,又不能辨方向……或出指南车或指南鱼以辨所向。指南车世法不传。鱼法以薄铁叶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形,置炭火中烧之。候通赤,以铁钤鱼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以密器收之。用时置水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南向午也。”1088—1095沈括《梦溪笔谈》“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偏东,不全南也”。1115 寇宗奭《本草衍义》“以针横贯灯心,浮水上,亦指南,然常偏于丙位”。1174—1189曾三异《同话录》“地螺,或有子午正针,或用子午丙壬间缝针。天地南北之正当用子午。或谓今江南地偏,难于子午之正,故之丙壬参之。《诗经 定之方中》“定之方中,作于楚室,揆之以日,作于楚室。《尔雅 释天》“营室谓之定”“定,正也,作宫室皆以营室中为正”郭璞曰“定星昏中而正,于是可以营制宫室,故谓之营室”。《周礼 地宫司徒》“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

《考工记》“匠人建国,水地以悬,置以悬,氏以景。为规,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昼参诸日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准南子 天文训》“正朝夕.先树一表,东方操一表却去前表十步,以参望日始出北廉,日直入,又树一表于东方,因西方之表,以参望日方入北廉,则定东方两表之中与西方之表,则东西之正也”《周髀算经》、“以日始出,立表而识其晷,日入复识其晷。晷之两端相直者,正东西也。中折之指表着,正南北也”

(二)《风水理论研究》王其亨 天津大学出版社

“从辨方正位到指南针:古代堪舆家的伟大历史贡献”—史箴西安半坡遗址中,发现较完整的房屋遗址有46座,门都朝南。而从圭表或日晷的地理子午线观测比较司南或指南针的极向,磁偏角的发现,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杨惟得为宋初天文学家,生卒年代待考,其供职司天监,约在1010—1060年,《茔原总录》说明:

1、指南针及磁偏角的明确记述比沈括早50年;

2、指南针指向“取丙午壬子之间是天地中,得南北之正也”即当时汴梁磁偏角当为南偏东7.5º

3、有了确切的角度数,指南针因此也是以作为能准确的仪器单独使用了。比较传统立表测影正朝夕的方法,[FS:PAGE]用指南针定方向,的确更便捷得多。指南针以“丙午”取向,“约而取于大概”,而立表测影

以正朝夕,则可究详密,充分说明磁偏角被发现和准确测定,正是指南针定向以圭表测向而校验的必然结果。

4、在此书中,辨方正位方法记述在《主山论》一节,致用于陵墓山向的选择。

沈括早在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即在京城奉命参予研究浑天仪,时于杨惟得供职司天监相去不过十年,此后沈括又长期司职司天监,在律历、象数、包括天文观测研究、仪象制造方面,取得了卓著的成绩。北宋建筑家李诫1097年奉数重修1068编修的《营造法式》中,只以传统圭表测向,或照准极星测向,未涉及早以发明的指南针。成书于明末清初,包含了很多宋元手法,在民间流传很广的《鲁班经》内中只以罗经定向,不涉及圭表,望筒之类。较吴景鸾稍早或同时有谢和卿(字班斋,号玉元子)作有《神宝经》,开篇即说“尝观择地之要,必当明理为先,故知旁道支离,遂使正宗湮没。或用针盘而定坐向,或谈卦例而定吉凶,何殊胶柱调弦,刻舟求剑,承讹接舛,析蓄分端”“穴泥星辰,岂能移其板脚,星辰,罗盘方位之星辰,令人泥此点穴。”

孙伯刚《燏林国宝经》在篇末述谓“世俗莽术多因针盘以定坐向,指卦例以言吉凶,此大谬也。学者其填之哉”。王及(王赵卿),字孔彰,其祖父王讷曾在五代后周时,会同著名天文学家王朴参与制历,则王及生平早于或同时于王惟得是可以判定的。(其)一段重要注语,说:“虚危之间针路明,南方张度上三乘,坎离正位人难识,差却毫厘断不灵”此提及磁偏角,此角度,显然是以二十八宿(汉代式盘)方位,即北方“虚”“危”之间,或“南方张宿度上三乘”来表示。如按此说将王及所述“虚危之间针路明”画出,则在北偏西或南偏东7度左右。这又与杨惟得《茔原总录》,“取丙午壬子之间是天地中”很好吻合,足见两者的记述是相当忠实的。

五代至宋初。廖禹《泄天机》“四象既定分八卦,先于穴星后分水脊上用盘针,定脉从何方来,次于晕心标下下盘针,定脉从何方去,又于明堂中流水处下盘针,定水从何方来,何方去”

“八卦支干各有方,古人测影费推详。南针方土常偏定,丙午中间妙用长。

卜则巍,晚唐至五代《雪心赋》“立向辨方,的以子午针为正”。晚唐,杨筠松《青囊奥旨》“先天罗经十二支…..“坎山来龙作丁午”事实上,钩沉风水术书,指南针发明和磁偏角发现,较晚唐杨筠松记述末详的“罗经”还要早。

至磁偏角的发现,(又)须在指南针方位标示中,反映出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不同差异。以便实用,在很长时间里,曾引起罗盘,罗经、地螺(即指南针)针盘划分的混乱和纷争。风水书中有关指南针“天盘”“地盘”“人盘”以及“正针”“中针”“缝针”的不同划分和闸释,正充分反映了这一历史事实。

《古今图书集成》之《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经》之《浮针方气之图》。《图说》“作铜盘合局二十四向,天干辅而为天盘,地支分而为地盘,立向纳水从乎天,格龙收砂从乎地。今之象以正针天盘,格龙以缝针地盘。

《古今图书集成》之《论气正决 理气篇》“地以人方定位,正坤道之舆图,而以正子午为地盘,居内以应地之实。天以十二分野,正躔度之次舍,故以壬子丙午为天盘,以应天之虚。”

晚唐 卜应天《雪心赋》“立向辨方,以子午针为正”

南宋 曾三异《同话录》“地螺,或有子午正针,或用子午丙壬间缝针”

在明清之季,大量流传的风水著述中,又同早期天盘、地盘和正针,缝针相并行,出现了“人盘”和“中针”的记载。

台湾 现代风水师王德薰《阳宅理解》“罗经的三盘,一是正针、二是中针、一是缝针。所谓正针,是磁针指于地盘正午的方位;中针,是磁针指在地盘正丙的方位,缝针,是磁针指在地盘丙午两字[FS:PAGE]的中间。以正针为主的二十四方位,称为地盘,以中针为主的二十四方位,称为天盘,以缝针为主的二十四方位,称为人盘。”

由于指南针沿革的错综复杂,一器多用,更由于历代记述指南针述著诸多亡佚,传讹以至托伪,要想根据这些传世术书中的有限材料来澄明指南针的所谓正针、中针、缝针,和天盘、地盘、人盘的产生机制,并据以追踪磁偏角度发现后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差异,乃致精确数值,可能性恐怕是比较渺茫的。

在我国古代堪舆家发明指南针和发现磁偏角的时候,他们当然没有意识到这一伟大发明和发现的力量,他们只是在传统的辨方正位上完成了一次变革,作为新工具,继续用在相地卜宅看风水的风水活动中。

(三)高友谦《中国风水文化》团结出版社

唐 卜应天《雪心赋》卷之二有言“立向辨方,应以子午针为正,作当依法,须求年月日之良”

孟浩 《雪心赋详解》“子午针,正针也…..先天八卦,乾南坤北,乾为金母,此针所以首南而尾北也。至汉张子房只用十二支,至唐一行除戊已二干居中,只用八干,添乾坤艮巽,分作二十四位,以天地四正中分之,嗣后遂有正针、中针、缝针之说。子午正针,二十四位,分位二十四方之阴阳五行,乃后天方位之五行,名曰地盘;子午中针,二十四位,乃历家分月令之气候,名曰天盘;子午缝针,二十四位,乃历家分太阳中气过宫之月令,名曰人盘,各有所用。故立向辨方,当以子午针为正也”。起先刻度只有8个方位,到了汉朝,增加到12个方位,至唐朝增加到24位,并且已有正针、中针、缝针三套坐标系统,其中,正针子午是指以磁针确定的地磁南北极为轴向的坐标系统;而子午中针,则是以北极星确定的天文南北极为轴的坐标系统,子午缝针是指以日影确定的,地理南北极为轴的坐标系统。子午正针与子午缝针之间夹角,即为磁偏角。

司南大约出现于我国战国时期,如《韩非子 有度篇》“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鬼谷子 谋篇》载有郑国的人到远处采药玉,就带了司南去,以防迷失方向。

(四)陈长义(慧缘)《 风水学》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地盘正针,罗盘中有三针三盘,即地盘正针,天盘缝针,人盘中针,三盘同分为二十四格,每格各占十五度,称为“二十四山”二十四山方位是用十二支,八干,四维的名称合成。磁针所指,当子午的正中,称为正针,当壬子丙午之缝,称缝针,当子癸午丁的中间,称中针。

人盘赖公中针,赖公即《催官篇》作者赖文俊,是公元12世纪时“中针”的创造者,中针居子癸午丁之中,以人为万物之灵,与天地并成三才,古中针二十四盘成为人盘。

天盘杨公缝针,这是唐朝杨筠松所创,因针以所指在壬子丙午界缝之中,故名缝针,风水师以此盘立向格龙。

(五)程建军 孔尚朴《风水与建筑》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现在我们借助各种先进的科学仪器,可以轻而易举的确定,建筑的方位和朝向,然而,这在遥远的古代却不是一件易事。古今中外,测定方向均采用两种系统,一是利用宇宙天体测定天文子午线的方向,一是利用地球磁极性,以指极磁体测定地磁子午线方向。

用地球两极(南北极)定向,就叫地理子午线测向;用天球南北极定向,就叫天文子午线测向,因为地球与天球是两个同心圆,所以天文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测向道理相同,结果也一样。

北极星就是天北极的标志。利用磁针指向磁极的特性来辨别方向,叫做地磁子午线定向。地理子午线和地磁子午线之间有一个夹角,这个角叫做磁偏角。

地磁子午线是地表上一条理想的线,它与地磁场的方向一致,罗盘指针在地球每一点的方向都与地磁子午线重合。

早期的堪舆罗盘的内容较为简单,后来随着堪舆学的盛行和流派的繁复,以及阴阳五行推算占验,明清以来逐渐发展为多层而稠密的分度,一般少则几层,多层几十层。不过层数再多,其总是以二十四方位[FS:PAGE]为基础的“天盘”“地盘”“人盘”和“正针”“中针”“缝针”三针为基础框架,因为罗盘的基本功能仍不出测定方向这一作用。

地盘,以地磁子午线为基准的二十四向方位,指南针指向分为的正南午位,称为正针,起着指南针功用,用来“格定来龙”,测定建筑的朝向和周围形势。

人盘,指南针指向地盘的丙午之间,称为“缝针”。此针指向接近表杆所定得真南北向(地理子午线)用以室内器物方位确定。

天盘,磁针指向地盘正丙的方位,称为中针。

罗盘除了定向外,其也有防止选址于地下磁场紊乱,地质不寻常的地方功用。从生物磁场学角度看,这有一定道理,紊乱的磁场会影响人体的生物磁场,引起事端。即使今天,人们住宅或工作场所也应远离金属矿厂,高压线,发电厂,和变电所为好。

南宋以来,各种罗盘都采用浮针法(即水罗盘)。文献记载,旱罗盘是明代自国外传入的。

在民间,罗盘的使用日趋简化,相墓大多以“人盘”来“消砂纳水,分金坐度”而相宅则仅以地盘为主,则

分别以地理子午线和地磁子午线为依据。

(古代)利用太阳中位法测向,以北极星中天法校正,可以准确测定南北或东西向,而且准确方向的确定,是准确制定恒星年的周期和季节的基础,对天文历法均十分重要,所以在古代一些重要的建筑工程均是以天文或地理子午线定向的,尤其是都城和宫殿。

《周髀算经》测向法,《考工记》测向法《惟南子 天文训》三表测向法《营造法式》测向法(宋、李诫)等(均为日光测向法)。

宋元以后,由于盘罗技术的进步和使用方便,加上堪舆术的流行,建筑测向定基多以地磁子午线为准,像北京明清故宫这样规模巨大而重要的建筑群体,也是以磁罗盘确定建筑方位的。

(六)陈政儒《堪舆正经》西苑出版社

二十四山即地磁场之二十四区,每区15度,二十四区合圆周360度,其中子午山的中轴线为地磁场的南北极,因此二十四山纯粹是地磁场方位命词。

曾文迪作《青囊序》时在公元十世纪,当时世界上还未有发现有磁偏角现象,以为磁子午线为地轴,磁南北极就是北南天极。

严格来说,地轴与黄极有23度27分的角距离,如果从子山中线顺时针量23度27分,正好是癸丑交线顺57分,这就是黄道北极,相对一端为南极。

(七)王雪《美国城市中的风水》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在古代中国,当天文学家绘制天文图表时,风水师则忙于调查地理构成与水体系统。这些理解宇宙信息的智者将他们的智慧和知识,记录在一块称作罗盘的仪器上。罗盘依据某一地区所发现的地理和天文位置,显示各方位能量。理气宗主要特征是使用显示这种能量的罗盘来确定对人体合格的基地。在理气宗里,风水师的任务之一就是为一个具体位置定出最佳基准线。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风水罗盘指针看吉凶